從老媽之前拿的2009年ASUS生產的F9F這台廢棄筆電中,拆光了所以能用的零件(硬碟、記憶體、光碟機和主機板等等)剩下大概只剩螢幕、喇叭和前鏡頭,要討論的是螢幕的部分。
筆電螢幕這個零件十分神奇,由於筆電要做的輕薄所以把許多的控制IC都直接焊死在板子上,這導致了向螢幕這種零件沒辦法獨立運作,也衍伸出了很多特殊規格…所幸這世上還是有許多強國人開發出了「驅動板」,驅動版(綠色大片那片)意思是指能夠使LCD或LED工作的板子,其中的佼佼者有:鼻祖-鼎科的GM2621、升級版-樂華的RTD2270和後起之秀-創能達的MT6820,這三大驅動板都可以在露天或掏寶等等找到。我買的則是MT6820這張。
再來是「高壓板」與「屏線」,高壓板(紅色那片)功能在於産生交流高電壓來點亮螢幕,並提供穩定交流電流維持螢幕正常工作。市面上是依照接口數來稱呼,例如:四燈小口、二燈小口、四燈大口等。
屏線則是連接高壓板與螢幕的資料傳輸線。整體完成最麻煩的部分就在屏線了,因為每個屏的接口port都不盡相同,隨便舉就有:
FI-E30S-D8
DF19-20P-D6
FI-X30H-D8
DF14-20P-D8
FI-RE51S-HF
…..
這麼多種,至於怎麼選,那就看DataSheet囉!
文太長,剩下的下篇分曉囉w